研發動態
研發文訊
人物專訪
聯絡我們
國立成功大學
成功大學研究發展處
中文
中文
ENGLISH
SEARCH
恭賀本校六位教授
榮獲國科會113年度傑出研究獎
了解更多
恭賀鄭芳田名譽講座教授 第四度獲獎
了解更多
恭賀 化學系葉晨聖講座教授
榮獲2024年侯金堆傑出榮譽獎-基礎科學數理類
了解更多
成大青年學者李崇綱、莊雅棠 榮獲國科會 113 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了解更多
恭賀 本校三位講座教授 榮獲國科會113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
了解更多
恭賀 本校電機系謝旻甫特聘教授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 113 年度「傑出工程教授獎」
了解更多
113 年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頒獎
表彰研究、產學與人才培育領域傑出學者
了解更多
2025 為地球奮鬥獎成大榮登亞洲唯一提案大學
提案數再創佳績 持續引領全球永續舞台
了解更多
RESEARCH
DEVELOPMENT
研發動態
研發動態
成大材料系蘇彥勳團隊 科技農業跨領域產學合作表現亮眼
成大新聞中心
發布於
2022/06/27
文、圖/成大材料系蘇彥勳教授提供
突破農業多元運用,加速光電元件開發進程。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系教授蘇彥勳研究團隊長期投入科技藝術農業跨領域研究,開創仿生技術實務應用及關鍵技術突破,使農產業朝高質量化以及高品質化發展,支持多元農業領域創新發展需求,同時也為青年科學家從事農業創造有利環境,推動農業創新經濟模式。
成大材料系教授蘇彥勳團隊的研究成果將為青年科學家從事農業創造有利環境(圖中為中正大學機械系賴臆升助理教授)
自然界的光合作用為目前已知最有效的太陽光能轉換體系,科學家們除了探究其原理,更將天然植物運用提升至半導體效能與光電元件的開發。蘇彥勳提到,研究計畫在賴清德副總統積極協助、科技部的支持以及台南市政府農業局與鹽水區公所的輔導下,才得以順利促成與協作植物工廠進行科技農業跨領域產學合作,並在教學中呈現多元的合作成果。
天然植物於半導體與光電元件之應用
蘇彥勳指出,從天然植物萃取出的染料作為光電半導體元件的「光敏化劑」,可有效提升半導體元件的光電轉換效率,此研究即仿效葉綠素在大自然中行光合作用的原理,將天然植物應用於太陽能能量轉換相關技術,並利用人工智慧與植物工廠合作,進行天然植物品系種類、色素種類、生長條件選擇,仿效自然界演化現象,提升天然植物於光電性質的應用。
蘇彥勳仿效葉綠素在大自然中行光合作用的原理,將天然植物應用於太陽能能量轉換相關技術
開發人工智慧系統 加速研發進程
蘇彥勳表示,從眾多的染料以及光敏化劑當中挑選出適當的配方以及比例需要耗費數個月甚至是數年的時間進行摸索以及研究,此次蘇彥勳團隊與中正大學賴臆升助理教授合作,利用人工智慧選擇天然植物葉子並調控天然植物葉子色澤分布,製作出天然色素染料並應用於純淨且零碳排放的太陽能產氫元件之感光層,善用人工智慧有系統地改善人類生活,促進綠能科技與創新農業發展。
研究團隊所開發的人工智慧運算系統運用了「基因演算法」以及「類神經網路系統」達成關鍵技術突破。此系統可針對天然植物之染料的吸收峰值、強度甚至是植物的種類以及所搭配之半導體材料的電化學特性做為演算依據。經過數百萬次的大數據演算以及測試之後,最終該系統可給出綜合關鍵參數之最佳解,進而節省大量研究成本以及時間並得到最佳效能的參數配比,也在太陽能產氫效率上,由原本 2.59 %提升至 9.42 %。
利用人工智慧選擇天然植物葉子並調控色澤分布以進行元件優化
研究成果卓著登國際期刊封面
從環境、農業、科技出發,榮獲國際期刊關注讚賞,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著名農業領域期刊
「美國化學學會農業科學與技術」
(ACS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並獲選為當期期刊封面,展現成大國際化研究量能,擴大跨國合作視野。
國際著名農業領域期刊「美國化學學會農業科學與技術」(ACS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22 年 6 月 20 日,第 2 卷,第 3 期期刊封面
中正大學機械系賴臆升助理教授指出,協作植物工廠進行科技藝術農業跨領域產學合作所建立的人工智慧系統可快速且有效地為科學家找出最佳解答。透過人工智慧的開發以及運用,不只能快速推動高附加價值的「第六產業」也將促使農業科技進步,更有機會助於人類解決能源、糧食短缺危機以及環境污染等相關議題。
跨領域展現研究多元成果
研究團隊除了與產業界合作,也正與成大員工消費合作社研擬推廣生態瓶產品「發光植物-生命之草」,增進研究的可近用性與附加價值;在跨域教學成果部分,蘇彥勳教授與成大藝術研究所及戲劇碩士學位學程馬薇茜助理教授的「劇場實務」課程多次合作,將新穎科技藝術媒材,運用於藝術療癒、劇場展演與推廣教學,修課學生在黑夜中看見發光植物不僅大為驚嘆,在藝術場域活化運用,體現成大跨領域資源充足的環境,更能發揮最大研發量能。
研究團隊正與成大員工消費合作社研擬發行之產學研究成果 :「 發光植物-生命之草」生態瓶
馬薇茜表示,結合科技藝術農業跨領域產學合作,進行科技藝術(Tech Art)新型藝術發展,以創意、創新、創業、創生的策略規劃,不僅結合演藝課程,亦結合 SDGs 目標加入成大 book 一市課程,師生前往鹽水坔頭港國小連結地方創生,並與各地之地、產、人的特色資源,發展沿線橫向連結,以農業特色結合科技與藝術,讓觀賞者透過沉浸體驗感受新穎的科技藝術魅力,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中「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之宗旨。
蘇彥勳教授之研究成果結合劇場展演,在夜幕中排出 NCKU 字樣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2-06-27
上一則:
成大機械系特聘教授李永春獲頒 111 年傑出工程教授獎
下一則:
搭起跨學科研究間的橋樑 成大統計系 DSSV 國際研討會
回列表頁
TOP
本網站會使用Cookie來協助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及分析流量數據。若您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