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動態
研發文訊
人物專訪
聯絡我們
國立成功大學
成功大學研究發展處
中文
中文
ENGLISH
SEARCH
恭賀本校六位教授
榮獲國科會113年度傑出研究獎
了解更多
恭賀鄭芳田名譽講座教授 第四度獲獎
了解更多
恭賀 化學系葉晨聖講座教授
榮獲2024年侯金堆傑出榮譽獎-基礎科學數理類
了解更多
成大青年學者李崇綱、莊雅棠 榮獲國科會 113 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了解更多
恭賀 本校三位講座教授 榮獲國科會113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
了解更多
恭賀 本校電機系謝旻甫特聘教授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 113 年度「傑出工程教授獎」
了解更多
113 年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頒獎
表彰研究、產學與人才培育領域傑出學者
了解更多
2025 為地球奮鬥獎成大榮登亞洲唯一提案大學
提案數再創佳績 持續引領全球永續舞台
了解更多
RESEARCH
DEVELOPMENT
研發動態
研發動態
成大科普線上演講 向克強談「核融合」終極綠能
成大新聞中心
發布於
2021/06/30
文、圖/成大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 編輯/新聞中心
成大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教授向克強「核融合─終極綠能」線上講座
國立成功大學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展望科普線上演講」,邀請成大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教授向克強以「核融合─終極綠能」為題舉辦專題講座。向克強表示,核融合是非核家園的選項之一,ITER是世界最大的托克馬克核融合反應爐,造價220億美金,僅為台灣核四廠造價100億美金的2.2倍,連泰國、巴基斯坦、哥斯大黎加、智利、哈薩克都投入核融合,台灣國力足以擁有自己的核融合研究計畫。
什麼是核融合能源?如何利用它來發電?它與現今的核能發電和燃煤發電又有何不同?2020年夏天,國際上利用核融合反應來發電的研究計畫有重大進展,一座由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韓國、中國和印度合資,在法國南部建造的托克馬克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器已經開始組裝,預計在2025年開始電漿實驗,2035年開始熱核融合實驗,以達成輸出能量是輸入能量的10倍以上的目標,驗證自我加熱的物理機制,並提供核融合發電商轉的可行性的科學證據。
歷經將近一個世紀核融合研究的最後一哩路,經過二十多年的徘徊踟躕後,即將再度往前推進,在本世紀結束前,核融合可能成為人類自鑽木取火以來所追求的終極綠能。
向克強是核融合電漿拘限理論的國際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核融合能源研究、電漿物理及核能工程。他發表過的期刊論文超過120篇,其中第一作者將近百篇,尤其在電漿傳輸理論(plasma transport theory)上的研究更為突出,是世界公認電漿傳輸理論領域的專家。
核能發電一直是各方爭論的議題,能源需求與環境保護需要找到平衡點,但地球有限的化石燃料資源終有枯竭時,造成的汙染必須想辦法排除,人類勢必要找到一種環保、安全、含量豐富的能源,以確保文明的持續發展,而由核融合反應產生的另類核能,或許能成為最佳的選擇之一。
向克強教授演講詳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eXEMSQXzF0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1-06-30
瀏覽
上一則:
推動自駕車高精地圖、影像辨識資料探勘線上演講
下一則:
成大智慧建造曲面建築 用機械手臂蓋土地公廟
回列表頁
TOP
本網站會使用Cookie來協助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及分析流量數據。若您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