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動態
研發文訊
人物專訪
聯絡我們
國立成功大學
成功大學研究發展處
中文
中文
ENGLISH
SEARCH
113 年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頒獎
表彰研究、產學與人才培育領域傑出學者
了解更多
恭賀 本校三位講座教授 榮獲國科會113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
了解更多
成大青年學者李崇綱、莊雅棠 榮獲國科會 113 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了解更多
2025 全球最負盛名環境獎「為地球奮鬥獎」開跑
成大誠邀各界為地球永續共盡心力
了解更多
2023至2024 期刊 Impact Factor(IF)>15之論文細目表
了解更多
恭賀 本校電機系謝旻甫特聘教授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 113 年度「傑出工程教授獎」
了解更多
RESEARCH
DEVELOPMENT
研發動態
最新消息
第 18 屆 K.T. 科藝獎成大團隊大放異彩 勇奪「互動類」4 項殊榮
成大新聞中心
發布於
2023/12/15
文/成大科藝所、劉姿佑 圖/成大科藝所
國立成功大學團隊科學與藝術成就創新卓越,在第 18 屆李國鼎(K.T.)科技與人文藝術創意競賽的 6 組入圍作品中,勇奪「互動科技藝術組(Interactive Technology Art)」4 個獎項,不僅成大不分系以及工設系 2 位大學部學生跨界合作成果亮眼,成大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8 位學生亦展現豐沛的創作能量,以及對當前全球議題的關注與探索。
第 18 屆 K.T. 科藝獎 11 月 18 日於台北市南港瓶蓋工廠舉行頒獎典禮暨成果展(圖為本屆成大團隊合影)
成大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科藝所)副主任林軒丞表示:「這些成就不僅體現了學校在學術和創作上的卓越,也反映了其對於科技和藝術結合的持續探索。本次獲獎是對學校師生努力不懈的最大肯定,也是激勵未來繼續在科學與藝術領域中追求卓越的動力。期待這次獲獎榮譽能成為推動學術研究和創新發展的跳板,並在未來的李國鼎科藝獎中取得更多成就。」
李國鼎(K.T)人文與科技藝術創意競賽(K.T.科藝獎),自 2006 年設立以來,一直是臺灣科學與藝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在全球局勢劇變與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代背景之下,第 18 屆 K.T. 競賽「互動科技藝術組」鼓勵參賽者探索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創新潛能,也期待參賽者透過作品中呈現對於當前議題與現象的深入反思。
成大科藝所學生張瀞元作品「漫視」以互動藝術關心烏俄戰爭議題,獲得第 18 屆 K.T. 科藝獎優選
本次銅獎作品為「你的身體是一片海(Your body is an ocean)」,由成大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學生蕭孟恩、工業設計系學生胡鉫敏跨界合作,作品以聲響互動裝置將人體比喻為海洋,時而平靜、時而澎拜,如潮汐一般總是遵循某種規律,卻仍然存在深不可測的奧妙,而人體也是如此。
成大科藝所學生張瀞元以關心烏俄戰爭議題的互動藝術作品「漫視」獲得本次優選。由於烏俄戰爭屆滿一週年,作品透過 32 組機械動力裝置與觀者互動,其中大圓盤以柔和流動的方式旋轉,呈現難民在動盪的世界中如水面上下浮動的狀態,也象徵超過 808 萬難民所經歷的流離失所、不安定的生活以及不斷變化的境遇。
以互動聲音藝術裝置為主題發想,成大科藝所學生團隊作品「控制變音」為第 18 屆 K.T. 科藝獎「互動類」佳作之一
本次「互動類」佳作之一為成大科藝所學生何晟弘、陳筱彤、康逸凡、李悟的團隊創作作品「控制變音(Pitch Modulation)」。該作品由開放原始碼系統平台「Arduino」、視覺化音訊開發工具「Max/MSP」以及搖桿組成聲音互動裝置,內部及外觀皆參考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的理念,在開放式的結構中,音調不斷的生成、紀錄、轉換、消失,外部結構的組成則真實呈現出內部的構造關係,結合作品本身機能,跳脫裝置需要被包裝的常態。
成大科藝所學生何語珊、彭馨睿、謝瑞綾合作推出「Struggling Ocean’s Soundscape」作品亦獲得本次佳作。作品透過即時互動軟體「TouchDesigner」,將觀眾傳遞的即時音訊導入後進行聲波分析、重繪與轉譯,進而交奏出不同的數位圖像,藉以表達海洋生物在海中的掙扎與抵抗,並於作品名稱縮寫中藏有 SOS 求救訊號之意涵。再透過裝置中的大量鏡像,與數位圖像進行映射與延伸等光影互動,創造更多視覺想像與迷幻變化,使觀眾沉浸於無邊無際的海底環境氛圍。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12-15
上一則:
運算藏行 智慧顯光 廣達─成大聯合 AI 研究中心點燈啟用
下一則:
COP28 決議脫離化石燃料 成大「人工合成天然氣」符合國際綠氫標準
回列表頁
TOP
本網站會使用Cookie來協助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及分析流量數據。若您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