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建構臺灣的太空夢 「火箭阿伯」吳宗信到成大分享太空領域發展前景
文/張怡婷 圖/蘇弘毅
太空產業發展日益蓬勃,從火箭研發、立方衛星到低軌衛星通訊等,都是臺灣太空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國立成功大學敏求智慧運算學院 10 月 28 日邀請「火箭阿伯」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到成大進行專題演講,帶領觀眾一起了解臺灣太空的歷程,面對未來挑戰,如何頑固建構與實現起「臺灣的太空夢」。演講現場座無虛席,學生都把握機會相當踴躍提問,想多了解臺灣未來太空領域各系的發展與前景。
「火箭阿伯」吳宗信到成大分享太空領域發展前景
五月天歌曲《頑固》MV 裡的主角,一位對火箭發射抱有憧憬的退休太空研發工程師,為了一圓太空夢四處兼差籌措資金,其故事靈感就是受到吳宗信主任的生平經歷所啟發,吳宗信 2012 年創辦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 , ARRC),藉由整合跨校資源與跨領域量能,不斷推進自製火箭能力,期望能發展由臺灣自主研發、製造的運載火箭,並將衛星送上軌道,推動臺灣發展太空產業,轉型並升級目前以全球各產業品牌代工為主的產業型態,探索各領域在太空時代的未來走向。
吳宗信表示,「火箭是實現太空夢想的第一步。」
「火箭是實現太空夢想的第一步。」吳宗信指出,沒有火箭就無法把衛星通訊送上太空,因此發展火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國家太空中心目前也規劃明(2023)年將啟動一項全新的「西拉雅火箭計畫」(暫稱),目的是要以自製的國產火箭,自力發射到外太空,進行太空元件的測試,「這將會是臺灣太空產業向前很大的一步!」
太空科技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科技、經濟、工業乃至於國際政治實力的具體展現,世界各先進國家無不將太空科技,視為該國重要的戰略資產,對於太空科技的技術移轉或是元件輸出皆有嚴格的管制與保護,吳宗信提到,目前全世界大約有 13 個國家可以自行透過火箭將衛星發射上太空,大多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最後再進入商業化階段,因此國家太空中心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國家太空中心是臺灣太空發展推動的專責單位,自 2023 年 1 月起將轉型為行政法人研究機構,直接隸屬國科會,負責協助管理日益蓬勃的本土太空產業。未來,國家太空中心英文名也將由 NSPO(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改為 TASA(Taiwan Space Agency),中心的資源將隨之擴大,有效整合國內產、官、學、研各界資源,補強過去臺灣太空科技研發能量的不足,預期將能進一步提升臺灣在全球太空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現場座無虛席,學生把握機會踴躍提問
吳宗信也提到,未來國家太空中心擴充後,預計每年需招收 100 位工程師人才,加上目前的 270 位員工,3 年後擴充至約 550 人,「不僅航太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資工系、電機系、化工系、材料系、機械系、土木系等都是國家太空中心希望延攬的人才,而成功大學將會是南臺灣很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
吳宗信介紹全球在太空經濟發展的趨勢時指出,在 2019 年,全世界投資太空產業大約 57 億美金(約 1800 億台幣),2020 年已經漲到 80 億美金(約 2000 多億台幣),到了 2021 年更是漲到 145 億美金(約 4500 億台幣),持續的翻倍成長,近年來相當熱門的太空旅遊業、新興地球觀測、新興通訊等都是非常大的市場,也預估到了 2040 年全球太空經濟將超過 1 兆美金。
吳宗信認為,臺灣在資通訊產業、機電產業及化工材料產業都有相當程度的發展,也已經有一定能力供應太空規格元件,臺灣的優勢在於系統端掌控良好,能夠滿足國家安全與商業需求,臺灣的太空產業商機與前景正蓄勢待發,指日可待。
吳宗信教授現為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美國航空太空學會副會士等。於美國密西根大學取得航太博士學位,其專長為稀薄氣體動力學模擬、火箭推進燃燒、火箭系統整合、電漿醫學、低溫電漿物理與應用及平行科學計算等。
敏求智慧運算學院 28 日邀請「火箭阿伯」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到成大進行專題演講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