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陳宏瑞
玉山永續環境論壇在成大舉行
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環境實驗所29日起舉辦兩天的「玉山永續環境論壇」,聚焦環保資源永續議題,論壇催生者張祖恩特聘教授在會中指出,循環經濟希望改變以往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時代,改以最適生產、最適消費、最小廢棄,而資源的循環利用與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人可以從自身做起,落實在生活、學習、工作中。
隨著人口快速增加,全球氣候變遷加劇,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不斷加速,且已漸威脅人類生存,環境保護及資源永續利用是當今刻不容緩的議題,成大永續所自2008年起,每年定期舉辦「玉山永續環境論壇」,引介國外相關領域的學者及研究機構與台灣產、官、學、研相關領域,針對國際永續環境議題,進行深入對談,促進環境與能資源等領域的合作及永續發展。
各界學者齊聚成大玉山永續環境論壇
2021 玉山永續環境論壇研討會結合張祖恩老師榮退感恩會29、30日在成大圖書館舉行,會議就環境重點發展主題,包括「DNAPL污染調查及整治技術」、「空氣污染監測及控制技術」、「資源循環」、「畜牧沼渣液及都市汙水廠消化汙泥施灌於農地可行性」四項議題進行討論。
永續所所長黃良銘表示,長期以來人類為追求經濟發展而過度開發使用資源,未能兼顧環境保育以致造成各類資源及能源加速耗竭、二氧化碳排放與各種廢棄物激增,空氣污染在現今已從偶發事件變成常態;因為異常氣候變遷,改變降雨型態也改變自然環境涵容能力,嚴重降低國人生活環境的品質。如何確保國土安全、優質與健康生活環境,是當前我國邁向已開發國家中最重要的環境課題。
永續所特聘教授張祖恩
張祖恩自2008年帶領團隊人員於玉山主峰發表玉山宣言後,在睽違13年後於今年度的論壇活動中,再次帶領大家前往玉山以及鹿林山,除了參訪設立於鹿林山的空氣品質監測站外,此次更在玉山前峰發表新書,成為史上海拔最高新書發表會。
張祖恩老師在論壇上以「資源循環、創新突破」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指出,所謂循環經濟與過去惜福愛物的精神類似,只是用現在比較進步的科技如大數據,讓傳統的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率。傳統資源再生如過去農業上常用的堆肥、工業上的產業共生等,而現在不同的是加入共享的概念,或者是異業間的結合,促使資源循環能更具規模、更全面性。以往日常生活與產業活動的副產物,常被消極的視為廢棄物,但積極的管理就是有用的資源,「廢棄物是被錯置的資源」。
張祖恩表示,石化業、鋼鐵業等基本產業對各國都非常重要,可是現在國內社會氛圍並不歡迎,這些產業對臺灣未來發展可能造成產業與經濟發展空洞化危機,必須盡速將廢棄物管理轉為循環資源概念,具體推動執行,才能克服目前困境,帶來新契機。期盼政府與各界一起找出台灣推動循環經濟的好方法。